
穩住農業基本盤,夯實“三農”壓艙石
2021-12-28
395
“中國人的飯碗主要裝中國糧”,要求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,落實“長牙齒”的硬措施,加強耕地用途管制,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。要強化農業科技支撐,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,加快發展設施農業,持續挖掘增產潛力,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
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開,分析當前“三農”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,研究部署2022年“三農”工作。會前,中共中央總書記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專題研究“三農”工作并發表重要講話,強調應對各種風險挑戰,必須著眼國家戰略需要,穩住農業基本盤、做好“三農”工作,措施要硬,執行力要強,確保穩產保供,確保農業農村穩定發展。
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。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各地區各部門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,連續7年保持在1.3萬億斤以上,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取得新成效,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,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臺階,為實現“十四五”良好開局、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“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,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飯碗主要裝中國糧。”在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復雜形勢下,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飯碗,就能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。為此要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,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,健全完善糧食安全責任制,開展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,匯聚起重農抓糧的強大合力。
“中國人的飯碗主要裝中國糧”,要求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,落實“長牙齒”的硬措施,加強耕地用途管制,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,堅決遏制耕地“非農化”、防止“非糧化”。要強化農業科技支撐,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,加快發展設施農業,持續挖掘增產潛力,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
鄉村振興的前提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。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后,中央明確設立5年過渡期,要求持續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,著力聚焦重點群體,不斷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,將脫貧不穩定戶、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及時納入監測幫扶,切實做到早發現、早干預、早幫扶,有人管、管到位。
為此,要著力聚焦重點區域,強化傾斜支持政策落實。對重點幫扶縣落實好已出臺的支持政策,實施“補短板、促發展”項目,開展“組團式”教育和醫療幫扶;對易地搬遷安置區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,加強產業園區建設,落實屬地管理責任,確保搬遷人口穩得住、能融入。各地應加大產業就業幫扶力度,重點發展一批能更多帶動就業的特色優勢產業,通過提升幫扶車間、優化公益崗位等多種方式,促進就地就近就業,確保脫貧勞動力外出務工數量穩定。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、廣度、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,必須加強頂層設計,以更有力的舉措、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。”鄉村振興是一個長期過程,既不能等,也不能急,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,按照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鄉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總要求,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,有條不紊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。
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要針對我國農村地域遼闊,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同、文化和風土人情各異的實際,堅持因地制宜、分類推進,特別是要建立好自下而上、村民自治、農民參與的機制,調動農民的積極性、主動性、創造性。當前關鍵要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,深入推進農村一、二、三產業融合,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,推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、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。
【上海鄰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主營:商城開發,企業建站,APP開發,行業門戶網站(文庫系統,問答系統等)單商城多商城建站仿站等你來!我司有多套模板任你挑,價格從優,多買多得】